游錫堃不應暫緩通譯機制 應貫徹國家語言發展之決心

聲明稿

針對昨日(2021/09/27)立法院國防委員會發生的語言衝突事件,幾點聲明如下:

  1. 我們樂見立法院於本會期落實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第十條第一、二項的精神,於院內設置專業通譯機制,讓各種國家語言於國會殿堂上都能發聲,並且不因語言的不同而妨礙議事的順暢進行。這讓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不會淪為象徵式的母法,更對我國語言復振、文化多元、身分認同之肯認的一大實踐與進步。
  2. 遺憾的是,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雖然事先申請了通譯服務,但國防部長邱國正於接受質詢時,卻拒絕使用通譯服務,並且佔用委員質詢時間發表個人堅持雙方須使用中文溝通的意見。邱部長既非相關專業、更不應於接受質詢時,反客為主,指導委員質詢時的語言使用。
  3. 長期的「國語政策」,貶低華語以外的語言,在學校教育以斥責、掛狗牌的方式,「懲罰」不講「國語」的人;在文化影視產業,嚴格限制非華語語言的創作等等,導致台灣多元語言文化的流失與斷層,而「華語獨大」、「國語為尊」的意識形態,仍然烙印在多數台灣人的潛意識中。我們願意相信,邱部長的表現,是受到如此蠻橫的語言與文化政策的影響,而非是一種 100% 的個人偏見。
  4. 當我們欣見轉型正義成為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的重中之重,並好不容易在民進黨執政下,國會終於導入多語通譯機制,現在遇事退縮,不免讓外界對於民進黨是否真的想致力做好轉型正義、修補過去威權遺毒造成的傷害,感到存疑。
    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的制定,正是為了修補上述「國語政策」對台灣語言文化所造成的傷害,而立法院內設置專業通譯機制,正是落實該法的良好示範。
  5. 在陳柏惟立委與邱國正部長語言使用風波延燒之後,雙方也力求溝通,尋求互相理解。非常可惜的是,立法院卻又片面暫緩了通譯機制的設置,反讓國家語言的發展倒退了。衝突可以化解,片面的制度性暫緩措施,對尊重多元文化傷害更大。這個事件中,我們尚未看到立法院龍頭的院長游錫堃對此事件的檢討與公開表態。我們認為,陳委員與國防部長的誤解衝突,不應成為國家語言發展上執行怠惰的藉口,反而應該藉由這個契機,重新宣示強化多元語言在國會中使用的重要性,我們更相信坐視與放任也不會是衝破黨禁、不顧生死、爭取民主的游錫堃院長之風格。
  6. 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的立法與實施,實為執政團隊的政見以及既定政策。衝突事件本身容或存有兩造彼此的誤會,然無論立法院,行政院(國防部的上級單位)都應出面說明對於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的態度以及實施的決心。
  7. 昔日農民立委、亦是台獨聯盟盟員的戴振耀事實上是在國會裡以台語問政第一人,當他用台語質詢行政院長郝柏村,請立委盧修一和謝長廷當翻譯時,當時的郝柏村答詢如雞同鴨講。而如今數十年過去,立法院終於設有通譯人員,才終於在重視國家語言的路上邁出改革的一小步。事情發生過後,如何不再重複歷史的錯誤是很重要的,我們在此呼籲立法院收回暫停通譯機制的決定。